新闻中心 分类>>

我国健身行业深度报告:目前约300亿元规模健身人群持续扩张

2024-02-13 19:58:34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我国健身行业深度报告:目前约300亿元规模健身人群持续扩张第一阶段,萌芽期(1980-1990):改革开放以后,健身理念开始从欧美引入中国,简·方达的健 美操开始流行。

  健身项目仅有健美操与器械练习,健身房面积多为几百平米,健身人群主要是追 求流行时尚与身材健美的年轻人。

  第二阶段,起步期(1990-2000):大众健康意识开始提升,健身操流行,有氧健身运动开始推 广,1000平米以上的俱乐部应运而生。

  政策红利开始出现,政府大力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。但此 阶段健身行业的资金实力、管理水平、服务能力等都非常有限。

  第三阶段,发展期(2001开始):随01年北京申奥成功,尤其是03年非典之后,体育锻炼与大众 健身热潮兴起半岛·综合体育下载

  大型连锁健身俱乐部开始出现,国外品牌也进入中国,资本也不断进入。但同时 行业盈利模式较为单一,同质化竞争严重,俱乐部良莠不齐,不断发展的同时不断优胜劣汰。

  供给端:成规模的健身房数量在1万家左右(对应的健身俱乐部大约5000家),每年平均流水约100万,小规模的健身工作室预计超过2万家,每年平均流水约50万,合计预计在200-300亿。

  需求端:目前健身卡持卡人数约1500万,按照平均年费2000元,则保守估计为300亿。考虑到有 近1/3健身人群会请私教,客单价更高,实际市场更大。

  增速方面:根据国家体育总局《2016年健身教练职业发展研究报告》,2015年健身市场规模增长14%,健身俱乐部数量增长20%,国家职业资格持证教练数量增长77%。

  健身房会员数量:中国健身卡持卡人数占比约1%(1500万),而美国健身人口占比为22%左右 (7000万),美国是中国的4倍以上。

  健身行业规模:中国健身服务行业市场容量目前300亿元,美国大约为1800亿元(2015年为258亿美元)。简单分拆计算,美国健身客单价略超中国,国内主要是健身人口数量提升空间大。

  • 美国健身行业场地+教练的产值占比不到20%,食品(健康餐)、补剂(膳食营养补充剂)、减肥 消费(降脂课程与训练营)、服装器材(一线品牌及自主品牌)等合计占比超70%。这与美国健 身产业成熟度密切相关,也是国内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
  • 目前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为4亿,近年来稳步提升,政府目标是2020年提升至4.35亿。

  • 从95年国务院推出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》开始,多年来政府不断推动,尤其是14年10月的46号文 颁布以来,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进入新的快车道,大众健身尤其受益。2025年5万亿目标的落实, 大众健身首当其冲,受众面广且有消费意愿半岛·综合体育下载

  • 2016年体育总局与国务院分别颁布《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》、《全民健身计划(2016-2020)》, 勾勒出到2020年的宏伟蓝图,包括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7亿,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的人数达4.35亿,体育消费总规模达1.5万亿元等,目标是把全民健身打造成国家名片。

  • 相比较户外运动与家里运动,健身房能够有效满足白领的碎片化休闲时间,以及有教练与同伴的 场景化锻炼需求,可选择的课程与运动方式多样化,健身效果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。从运动本身 而言,健身房运动与户外运动并不矛盾,健身房为户外打好基础,二者互相补充与促进。

  • 健身群体不断扩大,消费观念不断提升:从年轻男性延伸到白领女性、中年人、肥胖人群、中学 生、产后女性等,同时用户更加认同团课、私教等额外付费的附加值服务,付费意识在提升。

  • 随微博半岛·综合体育下载、微信、QQ等社交工具大发展,社交媒体晒健身照、晒运动装备、比较运动排名等已成常 态,开始带有社交属性,为了社交而健身;

  • 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,15年来KEEP、FITTIME等健身类应用快速流行,微信公众号、优酷、今日 头条等平台上也聚集大量粉丝。16年我国运动健身类APP活跃用户规模预计达3400万;

  我国健身器材销售收入15年同比增长8%至350亿元,14-15年保持稳健增长,侧面印证行业热度;

  高端健身器材市场主要被国际知名品牌所占据,在星级酒店与高档俱乐部使用;英派斯与乔山为 代表的中高端国产品牌发展势头也不错,在业内已积累起较大的品牌影响力,主要在连锁俱乐部、 酒店等处使用。另外还有大量中小OEM厂家;

  品类来看:随用户人群扩容与需求细分化,椅、康复器械等迎来发展机遇,健身器材未来有望更加时尚化、智能化与人性化。

  面向C端用户的互联网+健身APP:KEEP、Fittime、火辣健身、全城热炼、柠檬健身等。

  大众消费升级更加注重身心健康,充分利用碎片化休闲时间,且偏好有教练与同伴的场景化锻炼内容;社交媒体与移动互联网注入新的活力,健身的时尚与社交属性不断增加。

  健身行业在我国有30多年发展历史,01年申奥成功尤其是03年非典之后热潮兴起,大型连锁健身俱乐部出现,行业竞争也随之加剧,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优胜劣汰。

  我们看好具备很强品牌影响力的龙头俱乐部,注重用户体验,有望通过外延成长不断提高市场份额。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健身俱乐部包括浩沙、威尔士、一兆韦德、英派斯、中体倍力、青鸟、中航等。强调精品化与标准化的新型健身俱乐部也在崛起。

  互联网+健身日新月异,线上已集聚流量亟待进一步变现,期待互联网对线下的改造升级。Fittime等优质的在线社区已经开始多方位探索变现。“暴走的萝莉”等优质健身网红已实现电商较好变现。

  我国健身产业目前约300亿元规模,1500万会员,15年市场规模增长14%,俱乐部数量增长20%,但俱乐部会员渗透率仅1%,参考海外经验尚有4倍以上空间。

  美国健身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较为成熟,15年健身俱乐部收入258亿美元,会员数5530万,健身

  从产业结构来看,前十大俱乐部收入占比超30%;会员数量中女性多于男性;老年人与青少年会员数量增长迅速;健身设施与教程非常多样化,满足各类人群不同需求,创新能力强,美国健身产业产值结构中食品、补剂、减肥消费与服装器材等合计超过70%。

  美国健身俱乐部有数家上市公司,包括著名中高端品牌Life Time Fitness(后被私有化)与平价品牌Planet Fitness(市值24亿美元)。最大俱乐部预计收入近20亿美元,大型俱乐部仍多保持稳健增长,产业内常有并购。

搜索